沈国兴,首席技师,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银器厂大件组组长,高级技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知识型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第六代
近年来,沈国兴以创新意识共计开发新产品 58 件,获国家产品外观专利 43 项。在继承与发扬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首饰设计制作大赛。作品“韵律”获亚洲足金首饰设计大赛中国地区胸针组冠军;作品“俏佳人”获北亚区黄金金像奖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旋”在“SHINE”闪亮金饰设计大赛中获出众闪亮奖;作品“蝶”获优秀表现奖;作品“绽放”获中国首饰设计制作电视大奖赛多维首饰设计制作赛优秀奖。近年来,通过首席系列聘任,沈国兴带出 2 位技师,目前正集中培养 3 名青年制作工。
金银细工

沈国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从事金银细工制作 已有 30 年,功底深厚,才艺超群,勇于创新,屡创精品,是 手工“金银细工”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和传承传统精髓的杰出 代表人物。
入行源于班主任的家访
说起当年入行,班主任的一席话起了决定性作用。

1985 年,沈国兴从漕新中学毕业,他本打算学当时时髦的 电子专业,但班主任家访时,和他父母商量,沈国兴的美术底 子不错,在班级里是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学电子专业美术功 底就浪费了,可惜。如果读远东金银饰品厂(上海老凤祥有限 公司的前身)的金银饰品班, 他的美术特长可以派上用场, 而且这个专业毕业后就在远 东金银饰品厂工作,收入也 不错。因为当时远东金银饰 品厂的产品出口量很大。班 主任的一席话,说动了沈国 兴和他的父母。1985 年,沈 国兴就进入远东金银饰品厂 开办的金银饰品班读职高。
1987 年,沈国兴入职远


沈国兴崭露头角是在 1997 年。当时,无锡灵山要 制作 3500 尊纯金的灵山小金 佛摆件,价值高达 6000 多万 元,老凤祥参与投标。设计 制作任务落在沈国兴和他的 师兄身上。两人去无锡实地 看大佛。“当时大佛还没完 工呢,搭着脚手架。”沈国兴说。两人要了大佛的小样、图片, 加上实地查看,将平面的图片变成了立体的摆件。他们的作品 被佛教协会赵朴初先生从一百多件投标作品中一眼看中。这个 项目为老凤祥创造了 537 万元的经济效益,在 1997 年,这可 不是小数目。沈国兴令人刮目相看。
成功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在学艺阶段,沈国兴虚心学习、 刻苦钻研,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87—1997 年,整整十年间, 他每天做的就是凿、挑、拨、弹、扳……丝毫不敢马虎。人物 的五官细节、发丝、衣褶……细微之处全凭一刀刀、一锤锤刻 画出来。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十年练 得心静如水,十年练就好手艺。金银细工,需要动手、动脑, 还需要耐心,更需要悟性。谈到成功,沈国兴套用欧阳修笔下《卖油翁》的话:“无他,惟手熟尔。”一定要他讲成功的奥秘, 他说需要心静、坐得住。
为观音像四上普陀山

沈国兴与同事第一次上普陀山,从各种角度观察观音像, 拍了许多照,回来先做了个泥塑。观音的面容和眼神如何表现,还得细细观察。沈国兴第二次上山,这次专门租了一条船,站在船上,远看、近看、左看、右看,在 本子上写写画画。样品完成 后送到客户面前,对方提出一个苛刻的修改意见:观音像要跟普陀山观音那样,视角180°范围内都显出对你微 笑的效果。沈国兴三上普陀 山,专门观察观音像的眼神和笑容。沈国兴发现,普陀山观音像的眼珠是凹陷的,因为形体大,又是远观,模糊感使站在不同角度的人都会觉得观音在对着自己笑; 而摆在客厅的观音像体积小、距离近,看得清清楚楚,眼珠凹陷,就无神,从侧面看,怎么会有“对着你笑”的效果?沈国兴陷入了思考, 当时想了很久,于是四上普陀山,再思考、再琢磨。深思熟虑后,沈国兴做了最大胆的修改,将观音像的眼珠雕刻成突出的,并对眼部进行夸张处理,最终完成的一刹那, 同事们欢呼起来:不管从什么角度看观音的眼睛,她都对着你笑!客户对沈国兴 的作品非常满意。这件产品为企业创造了 15 万元的利润。
传世之宝在他手中诞生

制作中,沈国兴创造性
地发明了激光定位焊接、雌雄卡口安装、手工拉毛、喷沙、抛光等新工艺。这个摆件经过

修复辽代金质文物
沈国兴还练就了一手“整旧如旧”的绝活。当时,上海博
物馆的工作人员登门求助。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批一千多年前的辽代金质文物,属国家二级文物,但出土时都严重瘪凹变形。
这批文物不修复就无法展出,只能 在库房里睡大觉,无法和观众见面。 而博物馆只有修复绘画、青铜器的 技术力量,对修复金质文物没有经
验。对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老凤祥找“外援”。来人再三强调, 这是国家二级文物,不能有丝毫的 损坏,而且要整旧如旧,不能有任

为了保险,沈国兴决定用第二种方法。两件文物口子小、 瓶颈深,工具伸进去只有很小的调整角度,活动范围小,很难 够到,够到了又使不上劲。沈国兴决定自己制作工具。制作工 具比修复更艰苦复杂。为了设计制作工具,沈国兴整整花了两 个星期。沈国兴用这套自制的工具,像揎鞋一样,一点点将瘪 凹变形的瓶体揎成原状。
|
2003 年获上海轻工控股公司“十大技术能手”称号 |
|
2004 年获“2001—2003 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 |
|
2004 年获“2001—2003 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
|
2006 年获“2004—2005 年度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 |
|
2007 年获“全国知识型职工”称号 |
|
2007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2008—2009 年度获“上海市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
|
2009 年被评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
|
2010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
|
2010 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
|
2011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2012 年批准建立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
|
2012 年被评定为上海市非物质遗产项目传承人 |
|
2014 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
沈国兴技能大师工作室于 1996 年 7 月建立,工作室共有 12 名成员。近年来,工作室制作了“静安佛鼎”“八仙神葫” 等精品 40 多件,其中 10 多件作品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仿 古金器系列”在制作过程中就被多家机构及收藏家预定。
2011 年初至今,工作室完成的作品销售额达 311.4 万元, 为企业创造净利润 94 万元。近年来,工作室培养了高级技师 3名、技师 2 名,产生 2 名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2 人获得“全 国技术能手”称号,2 人获得“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多人获得区级拔尖及高技能人才称号,工作室在 2007—2009 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
2012 年,沈国兴获得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资助项目。技
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在创新攻关、带徒传技、交流推广方面的积
极作用,每年有技能技术攻关成果产出,为企业或行业培养青
年技能技术骨干,几年来已培养带领出一批“革新创作能手”,

项目成果
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继续发
挥作用,近几年来,工作室创作、
设计、制作了一批金银细工的
精品:“静安佛鼎”“镂金错
彩系列” “祥龙洪福”“灵蛇
献瑞”“祥龙献瑞”“富贵荣
华”“大吉大利”“凤首壶”“竹
报平安”等。有些作品已被《收

宣传推广
工作室积极参
加全国、上海市、
黄浦区、公司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和国内各类展览展示宣传推
广活动,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北京非物质文化遗
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全国工艺美
术精品及大师展、上海老字号展、上海轻工新品展、上海当代
工艺美术精品展、南昌第十三届工艺美术大师展、扬州第 48
届旅交会、大连全国轻工业展、香港国际珠宝展等。工作室参
加北京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答辩会及表彰大会(荣获
三等奖),代表中国手工艺者参加在印度举办的世界手工艺大

社会效益
工作室积极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 地建设,建立对全社会开放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展演基地,形成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工业 旅游点,受到文化部非遗保护司、 上海文广局和黄浦区有关部门的 肯定。
工作室釆用“金银细工”工 艺制作的一系列作品,均得到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 中大件精品“镂金错彩”仿古系列, 荣获“天工艺苑”百花奖金奖,“凤 仪瑞盈”镶嵌足金摆件,荣获等 13 届工艺美术大师展“百花杯” 金奖。
创始于 1848 年的民族品牌老凤祥,集研发、设计、生产、 销售于一体,拥有多家专业厂、研究所和遍布全国各地的 3000 多家销售网点,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多元化的产品线。老凤祥 旗下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白玉、翡翠、珍珠、金镶玉、 有色宝石、珐琅、红珊瑚等多品类首饰,以及牙雕、K 金眼镜、 工艺旅游纪念品等广受好评。老凤祥是中国珠宝首饰业在历史 底蕴、规模渠道、品牌价值等各方面领先的龙头企业。
地址
上海市天山路1800号7号楼3楼
邮编
200051
邮箱
jsxh1800@sina.com
传真
(021)62289424
沈国兴,首席技师,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银器厂大件组组长,高级技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知识型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第六代
近年来,沈国兴以创新意识共计开发新产品 58 件,获国家产品外观专利 43 项。在继承与发扬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首饰设计制作大赛。作品“韵律”获亚洲足金首饰设计大赛中国地区胸针组冠军;作品“俏佳人”获北亚区黄金金像奖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旋”在“SHINE”闪亮金饰设计大赛中获出众闪亮奖;作品“蝶”获优秀表现奖;作品“绽放”获中国首饰设计制作电视大奖赛多维首饰设计制作赛优秀奖。近年来,通过首席系列聘任,沈国兴带出 2 位技师,目前正集中培养 3 名青年制作工。
金银细工

沈国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心一,从事金银细工制作 已有 30 年,功底深厚,才艺超群,勇于创新,屡创精品,是 手工“金银细工”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和传承传统精髓的杰出 代表人物。
入行源于班主任的家访
说起当年入行,班主任的一席话起了决定性作用。

1985 年,沈国兴从漕新中学毕业,他本打算学当时时髦的 电子专业,但班主任家访时,和他父母商量,沈国兴的美术底 子不错,在班级里是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学电子专业美术功 底就浪费了,可惜。如果读远东金银饰品厂(上海老凤祥有限 公司的前身)的金银饰品班, 他的美术特长可以派上用场, 而且这个专业毕业后就在远 东金银饰品厂工作,收入也 不错。因为当时远东金银饰 品厂的产品出口量很大。班 主任的一席话,说动了沈国 兴和他的父母。1985 年,沈 国兴就进入远东金银饰品厂 开办的金银饰品班读职高。
1987 年,沈国兴入职远


沈国兴崭露头角是在 1997 年。当时,无锡灵山要 制作 3500 尊纯金的灵山小金 佛摆件,价值高达 6000 多万 元,老凤祥参与投标。设计 制作任务落在沈国兴和他的 师兄身上。两人去无锡实地 看大佛。“当时大佛还没完 工呢,搭着脚手架。”沈国兴说。两人要了大佛的小样、图片, 加上实地查看,将平面的图片变成了立体的摆件。他们的作品 被佛教协会赵朴初先生从一百多件投标作品中一眼看中。这个 项目为老凤祥创造了 537 万元的经济效益,在 1997 年,这可 不是小数目。沈国兴令人刮目相看。
成功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在学艺阶段,沈国兴虚心学习、 刻苦钻研,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87—1997 年,整整十年间, 他每天做的就是凿、挑、拨、弹、扳……丝毫不敢马虎。人物 的五官细节、发丝、衣褶……细微之处全凭一刀刀、一锤锤刻 画出来。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十年练 得心静如水,十年练就好手艺。金银细工,需要动手、动脑, 还需要耐心,更需要悟性。谈到成功,沈国兴套用欧阳修笔下《卖油翁》的话:“无他,惟手熟尔。”一定要他讲成功的奥秘, 他说需要心静、坐得住。
为观音像四上普陀山

沈国兴与同事第一次上普陀山,从各种角度观察观音像, 拍了许多照,回来先做了个 泥塑。观音的面容和眼神如 何表现,还得细细观察。沈 国兴第二次上山,这次专门 租了一条船,站在船上,远 看、 近 看、 左 看、 右 看, 在 本子上写写画画。样品完成 后送到客户面前,对方提出 一个苛刻的修改意见:观音 像要跟普陀山观音那样,视 角 180°范围内都显出对你微 笑的效果。沈国兴三上普陀 山,专门观察观音像的眼神 和笑容。沈国兴发现,普陀山观音像的眼珠是凹陷的,因为形体大,又是远观,模糊感使 站在不同角度的人都会觉得观音在对着自己笑;而摆在客厅的 观音像体积小、距离近,看得清清楚楚,眼珠凹陷,就无神, 从侧面看,怎么会有“对着你笑”的效果?沈国兴陷入了思考, 当时想了很久,于是四上普陀山,再思考、再琢磨。深思熟虑 后,沈国兴做了最大胆的修改,将观音像的眼珠雕刻成突出的, 并对眼部进行夸张处理,最终完成的一刹那,同事们欢呼起来: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观音的眼睛,她都对着你笑!客户对沈国兴 的作品非常满意。这件产品为企业创造了 15 万元的利润。
传世之宝在他手中诞生

制作中,沈国兴创造性
地发明了激光定位焊接、雌雄
卡口安装、手工拉毛、喷沙、
抛光等新工艺。这个摆件经过

修复辽代金质文物
沈国兴还练就了一手“整旧如旧”的绝活。当时,上海博
物馆的工作人员登门求助。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批一千多年前的
辽代金质文物,属国家二级文物,但出土时都严重瘪凹变形。
这批文物不修复就无法展出,只能
在库房里睡大觉,无法和观众见面。
而博物馆只有修复绘画、青铜器的
技术力量,对修复金质文物没有经
验。对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老
凤祥找“外援”。来人再三强调,
这是国家二级文物,不能有丝毫的
损坏,而且要整旧如旧,不能有任

为了保险,沈国兴决定用第二种方法。两件文物口子小、 瓶颈深,工具伸进去只有很小的调整角度,活动范围小,很难 够到,够到了又使不上劲。沈国兴决定自己制作工具。制作工 具比修复更艰苦复杂。为了设计制作工具,沈国兴整整花了两 个星期。沈国兴用这套自制的工具,像揎鞋一样,一点点将瘪 凹变形的瓶体揎成原状。
|
2003 年获上海轻工控股公司“十大技术能手”称号 |
|
2004 年获“2001—2003 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 |
|
2004 年获“2001—2003 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
|
2006 年获“2004—2005 年度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 |
|
2007 年获“全国知识型职工”称号 |
|
2007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2008—2009 年度获“上海市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
|
2009 年被评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
|
2010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
|
2010 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
|
2011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2012 年批准建立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
|
2012 年被评定为上海市非物质遗产项目传承人 |
|
2014 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
沈国兴技能大师工作室于 1996 年 7 月建立,工作室共有 12 名成员。近年来,工作室制作了“静安佛鼎”“八仙神葫” 等精品 40 多件,其中 10 多件作品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仿 古金器系列”在制作过程中就被多家机构及收藏家预定。
2011 年初至今,工作室完成的作品销售额达 311.4 万元, 为企业创造净利润 94 万元。近年来,工作室培养了高级技师 3名、技师 2 名,产生 2 名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2 人获得“全 国技术能手”称号,2 人获得“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 多人获得区级拔尖及高技能人才称号,工作室在 2007—2009 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
2012 年,沈国兴获得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资助项目。技
能大师工作室发挥在创新攻关、带徒传技、交流推广方面的积
极作用,每年有技能技术攻关成果产出,为企业或行业培养青
年技能技术骨干,几年来已培养带领出一批“革新创作能手”,

项目成果
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继续发
挥作用,近几年来,工作室创作、
设计、制作了一批金银细工的
精品:“静安佛鼎”“镂金错
彩系列” “祥龙洪福”“灵蛇
献瑞”“祥龙献瑞”“富贵荣
华”“大吉大利”“凤首壶”“竹
报平安”等。有些作品已被《收

宣传推广
工作室积极参
加全国、上海市、
黄浦区、公司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和国内各类展览展示宣传推
广活动,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北京非物质文化遗
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全国工艺美
术精品及大师展、上海老字号展、上海轻工新品展、上海当代
工艺美术精品展、南昌第十三届工艺美术大师展、扬州第 48
届旅交会、大连全国轻工业展、香港国际珠宝展等。工作室参
加北京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答辩会及表彰大会(荣获
三等奖),代表中国手工艺者参加在印度举办的世界手工艺大

社会效益
工作室积极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 地建设,建立对全社会开放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展演基地,形成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工业 旅游点,受到文化部非遗保护司、 上海文广局和黄浦区有关部门的 肯定。
工作室釆用“金银细工”工 艺制作的一系列作品,均得到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 中大件精品“镂金错彩”仿古系列, 荣获“天工艺苑”百花奖金奖,“凤 仪瑞盈”镶嵌足金摆件,荣获等 13 届工艺美术大师展“百花杯” 金奖。
创始于 1848 年的民族品牌老凤祥,集研发、设计、生产、 销售于一体,拥有多家专业厂、研究所和遍布全国各地的 3000 多家销售网点,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多元化的产品线。老凤祥 旗下黄金、白银、铂金、钻石、白玉、翡翠、珍珠、金镶玉、 有色宝石、珐琅、红珊瑚等多品类首饰,以及牙雕、K 金眼镜、 工艺旅游纪念品等广受好评。老凤祥是中国珠宝首饰业在历史 底蕴、规模渠道、品牌价值等各方面领先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