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建和,男,1962 年 3 月出生,高中学历,中式烹饪高级技师,现任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中餐营运总监;曾荣获总厨风采奖,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全国优秀厨师,中国长三角十大名厨等;被聘为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首批高级考评员;在世界、国家、地区等中餐烹饪的比赛中,翁建和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青工中式烹调决赛金牌、第一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冷盘组金牌等。
他作为上海著名的中餐烹饪大师,在业内被公认为精通上海菜的制作,旁通苏、锡、甬、川、粤菜等的制作,特别擅长冷菜的制作。他曾编写《大厨私房酱料——100 道菜谱》,并参与编写《中国海派美食》《上海当红总厨新菜》《当代上海百厨》等专业书籍。“做烹饪追求意境,让美食展示艺术”是翁建和的岗位格言,更是他在岗位上的敬业写照。
上海菜
上海地处百川汇海处,各地移民入沪,不同的饮食文化和 风俗交融,兼收并蓄。沪菜,即上海菜,是中国的主要地方风 味菜之一。其由来历史悠久,宋末元初,已有本地人开设和经 营餐
馆,开始供应砂锅、酱鸭、白斩鸡等菜品。到了清光绪年间,
兴起一批特色菜馆,如德兴馆、一家春等,供应虾子大乌参、
糟钵头、乳腐肉等。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传统菜和创新菜,其
起源发展与上海经济繁荣同步,吸纳各地方菜肴风味,尤其是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 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 民族集体情感与记忆的纽 带之一。在国际化大都市 的上海,烹饪大师们勤于 奉献、勇于探索,在传承 中创新,充分展示专业技 能和智慧。出神入化的刀 工、别出心裁的设计、中西合璧的摆盘,让中餐走向世界,名 扬四海。
琢磨厨艺成了生活习惯
回想起小时候,翁建和笑称,从小动手能力强,爱看长辈 烧菜。他说:“学农时,我还积极报名进食堂为大伙儿烧菜, 没别的,就是喜欢!”20 世纪 80 年代,翁建和从当时的重点 技校——上海市饮食服务学校毕业时,老爸为他选择了“厨师” 这一行。“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做厨师不会挨饿。”父亲 的一句话,让翁建和从此迷上了烹饪艺术。
翁建和被分配到了东风饭店,当时能进东风饭店是一件挺

除了经常关心行业的
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外,他
还大量阅读与行业相关的
书籍。从入行起,翁建和
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外出
随身携带相机,无论参加
烹饪比赛还是出席私人宴
请,他都会抓紧时机,用

老外对中国厨师竖大拇指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正是这份热爱,让翁建和在多 次烹饪大赛中摘金夺银,并逐渐在上海烹饪界崭露头角。最初的梦想实现后,他在心里又产生了一个更宏大的想法——将中 国的美食文化发扬光大。1999 年,他带队前往香港,在君悦酒 店开展中华美食推广活动,活动引起轰动,许多香港著名人士 都对翁建和推出的菜肴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 年世博会闭幕式 的当天下午,酒店接到了重要任务:尼泊尔总统当晚要在中餐 厅设宴。时间紧迫,为了让贵宾品尝到中华美食,在翁建和及 中厨房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短短两个小时,他们顺利地完成了 菜单制定、餐具配置和材料选配。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让来自异国的总统称赞不已,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总统还主 动要求与厨师团队合影留念。那一刻,翁建和感到无比光荣。
2014 年,亚信峰会在上海成功举行。锦江酒店集团负责当
时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 48 个国家元首参加的国际会议的
重大接待任务。作为首席
技师代表的翁建和临时接

培养更多灶台旁的追梦人
做了 30 多年厨师,原本令翁建和感到骄傲的职业已后继
乏人:“上海小囡怕吃苦,有些做了几年都跳槽不干了。”作
为酒店中餐的带头人,翁建和利用一切机会悉心培养接班人,
从基础的原料加工到煎、炸、炒、蒸、煮的技巧,每个环节都
不放过。中厨房虽然只有 27 名员工,却肩负着各类重要接待

身为国家级考评员,翁建和由衷地希望能够培养更多有梦 想的年轻人,传承中华技艺。他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忙碌于各项 市级烹饪大赛,指导参赛选手以最佳的状态参与比赛,将个人 专业能力和优势发挥到极致。作为上海市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指 导老师,翁建和参与了教委及人社局的“双证融通”课程方案 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操作指导、职业技能大赛、教育电视 台“最强技艺”节目、“星 光杯”上海赛区竞赛、旅游 行业餐饮服务烹饪竞赛等。 翁建和说:“担任大赛评委、 裁判员,进行菜肴讲座、讲 课,都要用心去做功课,累 并快乐着!”
|
2008 年获中华金厨奖 |
|
2010 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
|
2012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2012 年获中华金厨奖 |
|
2013 年被评为上海市国家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 |
|
2014 年被评为上海市技术能手 |
|
2014 年被评为中国长三角十大名厨 |
|
2015 年被评为上海市商业技术能手 |
|
2016 年获得中国最美厨师提名 |
|
2016 年获得年度厨神奖 |
|
2016 年被评为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 |
翁建和技能大师工
作室于 2013 年 5 月在锦
江汤臣大酒店挂牌。近

1. 培训提升作用
通过首席技师讲课、演示、 带教等,制订系列培训计划, 使更多的专业人员接近和学习 大师精湛技艺,提高厨师队伍 整体技能水平。未来大厨师会 在酒店不断出现,翁建和是这 样想的,也是这样用心引领的。 例如,工作室徒弟们在翁建和的悉心辅导下,先后在市级和行 业内的各类技能大赛的中式烹饪和中式点心项目中脱颖而出, 获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在翁建和手把手地悉心传授和带动下, 有 20 余名徒弟在技能等级考核中取得优良成绩,其中 8 名徒 弟晋升高级技师、7 名徒弟晋升技师和获得高级职称;在由中 国烹饪协会认定的“全国烹饪名师”评选活动中,翁建和的 3 名徒弟入选。
2. 研修攻关作用
通过首席技师的菜点创新攻关,提升了菜肴烹饪的科技含
量。翁建和策划及实施的“菜肴课题专项”“菜肴成果转化”

3. 交流展示作用
工作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烹饪技能比赛、 开展交流表演活动。尝大师菜品、讲大师故事、展现烹饪精英 职业成长经历等活动,让大师烹饪成果共享,大师厨艺传承弘 扬。工作室形成了在酒店、在锦江、在行业的名声效应和交流 展示态势,铸就了品牌效应。
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是由锦江国际集团与香港汤臣集 团合资建造的浦东首家五星级酒店,也是洲际集团大中华区第 一家洲际酒店,自 1996 年开业以来,见证着浦东改革开放征 途上荡起的滚滚春潮。

自开业以来,酒店成功 地完成了 99 财富论坛、 APEC(亚太经合组织) 会议、六国峰会、2014 亚信会议等国际国内重 大接待任务。俄罗斯总 统普京、原法国总统希 拉克等十余位国外要人 曾莅临酒店。酒店连续 十届获得了政府授予的 “上海市文明单位”称 号及各项殊荣:全国外 商投资先进饭店、上海 市旅游行业规范服务达 标单位、中国最佳会务 酒店、中国最佳婚典酒 店等。同时,酒店也培养了一批批先进团队和个人。承载历史、 继往开来是每一位锦江汤臣人不懈的追求;不负盛名、锐意进 取是每一位锦江汤臣人用心的承诺。
地址
上海市天山路1800号7号楼3楼
邮编
200051
邮箱
jsxh1800@sina.com
传真
(021)62289424
翁建和,男,1962 年 3 月出生,高中学历,中式烹饪高级 技师,现任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中餐营运总监;曾荣获总 厨风采奖,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全国优秀厨师,中国长三角 十大名厨等;被聘为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首批高级考评员; 在世界、国家、地区等中餐烹饪的比赛中,翁建和先后获得首 届全国青工中式烹调决赛金牌、第一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冷盘 组金牌等。
他作为上海著名的中餐烹饪大师,在业内被公认为精通上 海菜的制作,旁通苏、锡、甬、川、粤菜等的制作,特别擅长 冷菜的制作。他曾编写《大厨私房酱料——100 道菜谱》,并 参与编写《中国海派美食》《上海当红总厨新菜》《当代上海百厨》等专业书籍。“做烹饪追求意境,让美食展示艺术”是 翁建和的岗位格言,更是他在岗位上的敬业写照。
上海菜
上海地处百川汇海处,各地移民入沪,不同的饮食文化和 风俗交融,兼收并蓄。沪菜,即上海菜,是中国的主要地方风 味菜之一。其由来历史悠久,宋末元初,已有本地人开设和经 营餐
馆,开始供应砂锅、酱鸭、白斩鸡等菜品。到了清光绪年间,
兴起一批特色菜馆,如德兴馆、一家春等,供应虾子大乌参、
糟钵头、乳腐肉等。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传统菜和创新菜,其
起源发展与上海经济繁荣同步,吸纳各地方菜肴风味,尤其是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 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 民族集体情感与记忆的纽 带之一。在国际化大都市 的上海,烹饪大师们勤于 奉献、勇于探索,在传承 中创新,充分展示专业技 能和智慧。出神入化的刀 工、别出心裁的设计、中西合璧的摆盘,让中餐走向世界,名 扬四海。
琢磨厨艺成了生活习惯
回想起小时候,翁建和笑称,从小动手能力强,爱看长辈 烧菜。他说:“学农时,我还积极报名进食堂为大伙儿烧菜, 没别的,就是喜欢!”20 世纪 80 年代,翁建和从当时的重点 技校——上海市饮食服务学校毕业时,老爸为他选择了“厨师” 这一行。“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做厨师不会挨饿。”父亲 的一句话,让翁建和从此迷上了烹饪艺术。
翁建和被分配到了东风饭店,当时能进东风饭店是一件挺

除了经常关心行业的
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外,他
还大量阅读与行业相关的
书籍。从入行起,翁建和
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外出
随身携带相机,无论参加
烹饪比赛还是出席私人宴
请,他都会抓紧时机,用

老外对中国厨师竖大拇指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正是这份热爱,让翁建和在多 次烹饪大赛中摘金夺银,并逐渐在上海烹饪界崭露头角。最初的梦想实现后,他在心里又产生了一个更宏大的想法——将中 国的美食文化发扬光大。1999 年,他带队前往香港,在君悦酒 店开展中华美食推广活动,活动引起轰动,许多香港著名人士 都对翁建和推出的菜肴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 年世博会闭幕式 的当天下午,酒店接到了重要任务:尼泊尔总统当晚要在中餐 厅设宴。时间紧迫,为了让贵宾品尝到中华美食,在翁建和及 中厨房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短短两个小时,他们顺利地完成了 菜单制定、餐具配置和材料选配。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让来自异国的总统称赞不已,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总统还主 动要求与厨师团队合影留念。那一刻,翁建和感到无比光荣。
2014 年,亚信峰会在上海成功举行。锦江酒店集团负责当
时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 48 个国家元首参加的国际会议的
重大接待任务。作为首席
技师代表的翁建和临时接

培养更多灶台旁的追梦人
做了 30 多年厨师,原本令翁建和感到骄傲的职业已后继
乏人:“上海小囡怕吃苦,有些做了几年都跳槽不干了。”作
为酒店中餐的带头人,翁建和利用一切机会悉心培养接班人,
从基础的原料加工到煎、炸、炒、蒸、煮的技巧,每个环节都
不放过。中厨房虽然只有 27 名员工,却肩负着各类重要接待

身为国家级考评员,翁建和由衷地希望能够培养更多有梦 想的年轻人,传承中华技艺。他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忙碌于各项 市级烹饪大赛,指导参赛选手以最佳的状态参与比赛,将个人 专业能力和优势发挥到极致。作为上海市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指 导老师,翁建和参与了教委及人社局的“双证融通”课程方案 制定、教师企业实践活动操作指导、职业技能大赛、教育电视 台“最强技艺”节目、“星 光杯”上海赛区竞赛、旅游 行业餐饮服务烹饪竞赛等。 翁建和说:“担任大赛评委、 裁判员,进行菜肴讲座、讲 课,都要用心去做功课,累 并快乐着!”
|
2008 年获中华金厨奖 |
|
2010 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
|
2012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
2012 年获中华金厨奖 |
|
2013 年被评为上海市国家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 |
|
2014 年被评为上海市技术能手 |
|
2014 年被评为中国长三角十大名厨 |
|
2015 年被评为上海市商业技术能手 |
|
2016 年获得中国最美厨师提名 |
|
2016 年获得年度厨神奖 |
|
2016 年被评为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 |
翁建和技能大师工
作室于 2013 年 5 月在锦
江汤臣大酒店挂牌。近

1. 培训提升作用
通过首席技师讲课、演示、 带教等,制订系列培训计划, 使更多的专业人员接近和学习 大师精湛技艺,提高厨师队伍 整体技能水平。未来大厨师会 在酒店不断出现,翁建和是这 样想的,也是这样用心引领的。 例如,工作室徒弟们在翁建和的悉心辅导下,先后在市级和行 业内的各类技能大赛的中式烹饪和中式点心项目中脱颖而出, 获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在翁建和手把手地悉心传授和带动下, 有 20 余名徒弟在技能等级考核中取得优良成绩,其中 8 名徒 弟晋升高级技师、7 名徒弟晋升技师和获得高级职称;在由中 国烹饪协会认定的“全国烹饪名师”评选活动中,翁建和的 3 名徒弟入选。
2. 研修攻关作用
通过首席技师的菜点创新攻关,提升了菜肴烹饪的科技含
量。翁建和策划及实施的“菜肴课题专项”“菜肴成果转化”

3. 交流展示作用
工作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烹饪技能比赛、 开展交流表演活动。尝大师菜品、讲大师故事、展现烹饪精英 职业成长经历等活动,让大师烹饪成果共享,大师厨艺传承弘 扬。工作室形成了在酒店、在锦江、在行业的名声效应和交流 展示态势,铸就了品牌效应。
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是由锦江国际集团与香港汤臣集 团合资建造的浦东首家五星级酒店,也是洲际集团大中华区第 一家洲际酒店,自 1996 年开业以来,见证着浦东改革开放征 途上荡起的滚滚春潮。

自开业以来,酒店成功 地完成了 99 财富论坛、 APEC(亚太经合组织) 会议、六国峰会、2014 亚信会议等国际国内重 大接待任务。俄罗斯总 统普京、原法国总统希 拉克等十余位国外要人 曾莅临酒店。酒店连续 十届获得了政府授予的 “上海市文明单位”称 号及各项殊荣:全国外 商投资先进饭店、上海 市旅游行业规范服务达 标单位、中国最佳会务 酒店、中国最佳婚典酒 店等。同时,酒店也培养了一批批先进团队和个人。承载历史、 继往开来是每一位锦江汤臣人不懈的追求;不负盛名、锐意进 取是每一位锦江汤臣人用心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