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轶,男,1965 年 5 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电气试验 一级技师。1982 年 9 月参加工作,现任华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检修部主任技师(兼公司首席技师)。
陆轶,1982 年 9 月—1985 年 8 月,为上海后方 325 电 厂 工 人。1985 年 9 月—1988 年 7 月,在上海电业职工大学脱产学习。1988 年 7 月— 1992 年 8 月,为上海石洞口发电厂工人、电气车间团支部书记。1992 年 8 月—1999 年 12 月,任上海电力检修工程公司电气试验班技术员、 电气检修部团支部书记、公司团委委员。2000 年1 月—2005 年 12 月,在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任电气试验班技术员、部门专工。期间, 2004 年 9 月—2005 年 9 月,任上海电力检修工程公司秦山 核电三期维护项目部总工、兼副经理和党支部书记。2006 年 1 月至今,在华 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任部门专工、专职技师、高级专职技师、 首席技师、公司首席技师。期间,先后当选国家电监会华东监管局电力事故 事件调查专家(2012 年 12 月)、华能集团公司首席技师(2015 年 3 月)、 国家能源监督管理局华东辖区电力应急专家(2015 年 4 月)、上海市电机工 程学会 / 上海电工技术学会(电气传动及励磁)专委会秘书(2017 年 8 月)等。
电气试验与高电压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气高压设备是电力系统为各行各业提供电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 电气试验是电力行业主要的技术监督工作内容之一,是检验设备能否长期运 行的关键性工作。电气试验工作为行业的一个特殊工种,其检测诊断结果直 接影响电力系统是否安全运行。就职业性质来说,与医生类似,这是一个既 需要技术技能保障,又需要丰富经验支撑的给电气设备看病的“医生”;是 一个集知识、技术、技能、经验于一体,需要较长培养周期的特殊职业。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才供需矛盾增加。一方面,企业管理提升, 人员更新速度在减缓,而人才流动在加速;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人 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少技能类的职业受到市场需求的冲击,社会需求较低 的专业队伍不断被调整、缩减。电力行业的一些特有工种受此波及,也渐露 人才紧缺的情况,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电气试验工,因其工作要求特殊,受设施、人数、作业风险、安全管理 等因素制约,很多内容在现有的培训模式下,难以开展实训。这也是长期以 来,该工种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该工种在部分企业已现断层。面对大量新装备的应用,企业发展和技能人才 培训速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建设好专业人才队伍,需 要我们去学习、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探索和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 新技术,形成和建立与企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法,最终实现 技能培训与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对接。
入夜的万家灯火,城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电力。有了电, 方才有了光。
陆轶,就是一名光明的守护者。作为华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 司的首席技师、电气检修部的主任技师,他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带领团队 不断积极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在电气设备的检修与检测上。从业 30 多年以来,他凭借着精湛的工艺、高超的技能,先后参与华能集团、华能股份、 检修公司 30 余项多层级设备的工艺规程、培训规范、企业标准的编制和审 核,屡克大型发电机漏氢缺陷处理关键工艺设计与编制等困难,把华能“千 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企业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痴迷于自己的专业,坚守着平凡的岗位;他信奉精益求精,把小事做到 极致;他不断追求创新,朝着“顶尖工人”迈进;他传承着工匠精神,孕育着技术 和技能人才。
于无声处,有惊雷。这位上海市首席技师,用自己的每一步,向世人证明,一 位工人的价值所在。
永远带着问题去学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更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这是陆轶对自己做出的 一个客观评价。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屡获“上海市首席技师”“宝山区领军 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大师,为何给自己的“评分”如此之低。
时至今日,陆轶依然记得自己进厂时的“窘状”。面对师傅给出的电气 设备图纸,他一脸茫然,转身去问,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初中生都看得懂 的东西,你这个高中生看不懂?”
这一刻的“刺激”,镌刻进了陆轶的心里。“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遇上难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克服。
从此,陆轶养成了一个习惯——永远带着问题去学,永远不停下追求知识的脚步, “或许聪明人学一天就能知晓,那我就学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总有一天,我也 会掌握这些技能。”
这个习惯被他带进了当年的职工大学中。和陆轶同班的那些同学,那水平可是不一般, 劳模、先进生产者、岗位技术能手……和他们相比,陆轶可差了不少。19 岁的他拿着书本刻 苦研读,遇到问题就去找“高手”咨询,一个个“问号”被逐个解开,一股股新的能量 也随之传递进了陆轶的心中。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一名顶尖工人,在陆轶看来,没有捷径可言。想要 超越所有的障碍,让自己站在群山之巅,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
疑难杂症,妙手化解
多年来,无论用户的设备有多复杂的疑难杂症,只要陆轶在,就没有解 决不了的。350 MW 发电机定子铁芯故障、600 MW 超临界发电机定子绕组接 地故障、1000 MW 超超临界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发电机主励磁变 铁芯接地故障……这些让不少国内专家都头疼的“毛病”,到了陆轶手里, 都被妙手化解。
其中,大型发电机漏氢缺陷处理的过程让他记忆犹新。漏氢,是大型发 电机最不愿遇上的毛病,由于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一旦遭遇漏氢,机组往往 就不得不停工检修,更换密封件。常人难以想象的是,就一次开停,短则两三天, 长则一星期,企业损失平均要在百万元以上。
陆轶通过不断研究,找到了漏氢缺陷处理的关键点——注胶密封。传统 设备由于工艺缺陷,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漏胶,氢气自然有空子可钻。凭 借着精湛的技术,陆轶领导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注胶装置,压力提升了, 胶也不容易外漏了,仅此一项就解决了行业内的普遍痛点。
秦山二期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 A 相异常发热,正常运行温度应该在 90℃左右,可当时该装置的温度已经飙升至 140℃,距离极限的 150℃仅一步 之遥。企业找了多位行业内专家前去会诊,把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组全部 拆开一一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全部正常,可组装起来就是不正常。问题到底 在哪?急得团团转的负责人找来了陆轶,他只看了看测试报告,又去看了看 设备,就给出了自己的结论——互感器固定螺栓绝缘片没有安装。果然,问 题迎刃而解,整个解决过程还不到 4 个小时。
如此的“奇迹”,在陆轶身上可谓随手拈来。苏州热电发电机组出线遭 遇雷击,保护性停机之后,重启失败。企业同样把发电机组“大卸八块”, 进行了部件测试,每一项都是“绿灯”,然而装上去就是“红灯”。一筹莫 展的企业负责人寻求陆轶帮忙,他只用了 1 个多小时,便判断是电压互感器 出了故障,很快便解决了难题。
会,则不难!陆轶创造出的“奇迹”,背后是他扎根一线,全身心投入 工作的日日夜夜。“天下哪有神医?唯熟而已。拆过的装置多了,解决的故 障多了,想过的办法多了,那么自己的水平也就自然而然有所提升。”
坚持创新,不断传承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追求创新之路,陆轶不断挑战自我。
他和团队先后成功研制了“发电机定子流量测试专用支架”“高压试验 新型专用转换接头”等生产专用器具,有“SF6 电气高压设备的现场检测和 校验技术”项目获公司“五小”技术创新竞赛二等奖,“IGPS 中频电源感应 加热法在电机检测中的应用”获华能股份优秀技改项目奖、“大型发电机漏 氢处理”项目获得集团公司技术类合理化建议二等奖。这些成果,为改善检 修工艺、提高检修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在陆轶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专业领域方面从原先的单个专业工种,发展到 了三个专业六个工种,团队高技能人才比例较成立之初增长了 5 倍,团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 力大幅提升。此外,他负责的华能股份集训班,在集团公司首届电气一次技能竞赛中,囊 括个人前三,并获得团体一、二等奖;他所率团队的技能实验室,如今已是华能集团公司最 主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如今,陆轶又在尝试专业技能培训领域的新突破,他把眼光盯向了“电机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 培训平台”,利用全新的 AR(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打造,这个平台将开创专业领域高技术技能 人才进修的新模式。
2012 年 12 月入选国家电监会华东监管局电力事故事件调查专家库 |
|
2014 年 12 月入选 2014 年度上海市首席技师“千人计划” |
|
2015 年 1 月入选 2014—2015 年度宝山区技能人才培养“双百计划”(首 席技能人才) |
|
2015 年 3 月入选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首届)首席技师 |
|
2015 年 4 月入选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辖区电力应急专家库 |
|
2015 年 11 月成立“陆轶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
|
2016 年 4 月入选“宝山区领军人才” |
|
2016 年 12 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2018 年 9 月被评为华能集团 2018 年电气一次技能竞赛“优秀裁判员” |
成立情况
团队 2010 年组建,2015 年 5 月挂牌“陆轶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 2015 年 12 月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陆轶上海市技能大师 工作室”。
创新与效益
团队自成立以来,在陆轶的带领下,坚持以“报效企业、服务社会”为 发展导向,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探索,积极 挺进进口超超临界机组核心领域设备检修;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检修工 艺,锻炼和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先后完成“氢冷发电机检修工艺改进及发电 机漏氢处理”等多项技改活动,累计完成 40 余项设备检修工艺规程修编,有 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企业在高端发电设备领域自主检修能力的提升。其中,始 于 2015 年的“大型发电机漏氢处理”项目,经近两年实践验证,为华能上海 分公司减少的维修成本年均达 140 余万元。2017 年 1 月,该项目获集团公司 2015 年度技术类合理化建议二等奖。
目前,团队自主研发的融合 AR 视觉技术的“电机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 培训平台”经近两年多的努力,即将应用于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长期以来, 电气一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的技能培训难题,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传承与推广
团队现有成员 12 名,现拥有华能集团公司首席技师 1 人,华能上海分 公司技术、技能专家 2 人,公司各级技术、技能人才 7 人。团队技能实验室 现为华能集团公司最主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传、帮、带”成效显著, 先后为集团下属企业培养了 40 余位技师、高级技师。2016 年、2018 年,团 队培训班学员连续两届在华能集团公司电气一次技能竞赛中摘得桂冠,累计 有 12 位学员进入集团技能竞赛前三名。
华能 ( 上海 ) 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原上海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 华能上海电力检修公司)1992 年成立,是电力行业首批组建的专业化发电设 备检修企业。2017年 1月,改制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
公司遵循“严谨、规范、创新、优化”的质量方针,认真践行“客户至上、 安全至上、质量至上”的服务理念。公司主营 300MW 以上大型燃煤、燃气 和核能发电机组的检修和改造项目,兼营各类工业锅炉、管道、新能源设备 安装调试、运维试验、工程监理等项目,是国内首家拥有百万级机组筒式高 压缸检修业绩的企业。
公司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厚植发展优势,持续做强做优,企业管理水 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先后获“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先进单位”“上海 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电力行业技能人才 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陆轶,男,1965 年 5 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电气试验 一级技师。1982 年 9 月参加工作,现任华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检修部主任技师(兼公司首席技师)。
陆轶,1982 年 9 月—1985 年 8 月,为上海后方 325 电 厂 工 人。1985 年 9 月—1988 年 7 月,在上海电业职工大学脱产学习。1988 年 7 月— 1992 年 8 月,为上海石洞口发电厂工人、电气车间团支部书记。1992 年 8 月—1999 年 12 月,任上海电力检修工程公司电气试验班技术员、 电气检修部团支部书记、公司团委委员。2000 年1 月—2005 年 12 月,在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任电气试验班技术员、部门专工。期间, 2004 年 9 月—2005 年 9 月,任上海电力检修工程公司秦山 核电三期维护项目部总工、兼副经理和党支部书记。2006 年 1 月至今,在华 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任部门专工、专职技师、高级专职技师、 首席技师、公司首席技师。期间,先后当选国家电监会华东监管局电力事故 事件调查专家(2012 年 12 月)、华能集团公司首席技师(2015 年 3 月)、 国家能源监督管理局华东辖区电力应急专家(2015 年 4 月)、上海市电机工 程学会 / 上海电工技术学会(电气传动及励磁)专委会秘书(2017 年 8 月)等。
电气试验与高电压设备的安全运行
电气高压设备是电力系统为各行各业提供电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 电气试验是电力行业主要的技术监督工作内容之一,是检验设备能否长期运 行的关键性工作。电气试验工作为行业的一个特殊工种,其检测诊断结果直 接影响电力系统是否安全运行。就职业性质来说,与医生类似,这是一个既 需要技术技能保障,又需要丰富经验支撑的给电气设备看病的“医生”;是 一个集知识、技术、技能、经验于一体,需要较长培养周期的特殊职业。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人才供需矛盾增加。一方面,企业管理提升, 人员更新速度在减缓,而人才流动在加速;另一方面,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人 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少技能类的职业受到市场需求的冲击,社会需求较低 的专业队伍不断被调整、缩减。电力行业的一些特有工种受此波及,也渐露 人才紧缺的情况,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电气试验工,因其工作要求特殊,受设施、人数、作业风险、安全管理 等因素制约,很多内容在现有的培训模式下,难以开展实训。这也是长期以 来,该工种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该工种在部分企业已现断层。面对大量新装备的应用,企业发展和技能人才 培训速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建设好专业人才队伍,需要 我们去学习、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探索和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 新技术,形成和建立与企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法,最终实现 技能培训与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对接。
入夜的万家灯火,城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电力。有了电, 方才有了光。
陆轶,就是一名光明的守护者。作为华能(上海)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 司的首席技师、电气检修部的主任技师,他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带领团队 不断积极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在电气设备的检修与检测上。从业 30 多年以来,他凭借着精湛的工艺、高超的技能,先后参与华能集团、华能股份、 检修公司 30 余项多层级设备的工艺规程、培训规范、企业标准的编制和审 核,屡克大型发电机漏氢缺陷处理关键工艺设计与编制等困难,把华能“千 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企业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痴迷于自己的专业,坚守着平凡的岗位;他信奉精益求精,把小事做到极致; 他不断追求创新,朝着“顶尖工人”迈进;他传承着工匠精神,孕育着技术和技能人才。
于无声处,有惊雷。这位上海市首席技师,用自己的每一步,向世人证明,一 位工人的价值所在。
永远带着问题去学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更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这是陆轶对自己做出的 一个客观评价。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屡获“上海市首席技师”“宝山区领军人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大师,为何给自己的“评分”如此之低。
时至今日,陆轶依然记得自己进厂时的“窘状”。面对师傅给出的电气 设备图纸,他一脸茫然,转身去问,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初中生都看得懂 的东西,你这个高中生看不懂?”
这一刻的“刺激”,镌刻进了陆轶的心里。“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遇上难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克服。
从此,陆轶养成了一个习惯——永远带着问题去学,永远不停下追求知识的脚步, “或许聪明人学一天就能知晓,那我就学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总有一天,我也会掌握这些技能。”
这个习惯被他带进了当年的职工大学中。和陆轶同班的那些同学,那水平可是不一般,劳模、先进生产者、 岗位技术能手……和他们相比,陆轶可差了不少。19 岁的他拿着书本刻苦研读,遇到问题就去找“高手” 咨询,一个个“问号”被逐个解开,一股股新的能量也随之传递进了陆轶的心中。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一名顶尖工人,在陆轶看来,没有捷径可言。想要 超越所有的障碍,让自己站在群山之巅,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
疑难杂症,妙手化解
多年来,无论用户的设备有多复杂的疑难杂症,只要陆轶在,就没有解 决不了的。350 MW 发电机定子铁芯故障、600 MW 超临界发电机定子绕组接 地故障、1000 MW 超超临界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发电机主励磁变 铁芯接地故障……这些让不少国内专家都头疼的“毛病”,到了陆轶手里, 都被妙手化解。
其中,大型发电机漏氢缺陷处理的过程让他记忆犹新。漏氢,是大型发 电机最不愿遇上的毛病,由于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一旦遭遇漏氢,机组往往 就不得不停工检修,更换密封件。常人难以想象的是,就一次开停,短则两三天, 长则一星期,企业损失平均要在百万元以上。
陆轶通过不断研究,找到了漏氢缺陷处理的关键点——注胶密封。传统 设备由于工艺缺陷,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漏胶,氢气自然有空子可钻。凭 借着精湛的技术,陆轶领导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注胶装置,压力提升了, 胶也不容易外漏了,仅此一项就解决了行业内的普遍痛点。
秦山二期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 A 相异常发热,正常运行温度应该在 90℃左右,可当时该装置的温度已经飙升至 140℃,距离极限的 150℃仅一步 之遥。企业找了多位行业内专家前去会诊,把发电机出口电流互感器组全部 拆开一一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全部正常,可组装起来就是不正常。问题到底 在哪?急得团团转的负责人找来了陆轶,他只看了看测试报告,又去看了看 设备,就给出了自己的结论——互感器固定螺栓绝缘片没有安装。果然,问 题迎刃而解,整个解决过程还不到 4 个小时。
如此的“奇迹”,在陆轶身上可谓随手拈来。苏州热电发电机组出线遭 遇雷击,保护性停机之后,重启失败。企业同样把发电机组“大卸八块”, 进行了部件测试,每一项都是“绿灯”,然而装上去就是“红灯”。一筹莫 展的企业负责人寻求陆轶帮忙,他只用了 1 个多小时,便判断是电压互感器 出了故障,很快便解决了难题。
会,则不难!陆轶创造出的“奇迹”,背后是他扎根一线,全身心投入 工作的日日夜夜。“天下哪有神医?唯熟而已。拆过的装置多了,解决的故 障多了,想过的办法多了,那么自己的水平也就自然而然有所提升。”
坚持创新,不断传承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追求创新之路,陆轶不断挑战自我。
他和团队先后成功研制了“发电机定子流量测试专用支架”“高压试验 新型专用转换接头”等生产专用器具,有“SF6 电气高压设备的现场检测和 校验技术”项目获公司“五小”技术创新竞赛二等奖,“IGPS 中频电源感应 加热法在电机检测中的应用”获华能股份优秀技改项目奖、“大型发电机漏 氢处理”项目获得集团公司技术类合理化建议二等奖。这些成果,为改善检 修工艺、提高检修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在陆轶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专业领域方面从原先的单个专业工种,发展到 了三个专业六个工种,团队高技能人才比例较成立之初增长了 5 倍,团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 力大幅提升。此外,他负责的华能股份集训班,在集团公司首届电气一次技能竞赛中,囊 括个人前三,并获得团体一、二等奖;他所率团队的技能实验室,如今已是华能集团公司最 主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如今,陆轶又在尝试专业技能培训领域的新突破,他把眼光盯向了“电机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 培训平台”,利用全新的 AR(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打造,这个平台将开创专业领域高技术技能 人才进修的新模式。
2012 年 12 月入选国家电监会华东监管局电力事故事件调查专家库 |
|
2014 年 12 月入选 2014 年度上海市首席技师“千人计划” |
|
2015 年 1 月入选 2014—2015 年度宝山区技能人才培养“双百计划”(首 席技能人才) |
|
2015 年 3 月入选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首届)首席技师 |
|
2015 年 4 月入选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辖区电力应急专家库 |
|
2015 年 11 月成立“陆轶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
|
2016 年 4 月入选“宝山区领军人才” |
|
2016 年 12 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2018 年 9 月被评为华能集团 2018 年电气一次技能竞赛“优秀裁判员” |
成立情况
团队 2010 年组建,2015 年 5 月挂牌“陆轶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 2015 年 12 月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陆轶上海市技能大师 工作室”。
创新与效益
团队自成立以来,在陆轶的带领下,坚持以“报效企业、服务社会”为 发展导向,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探索,积极 挺进进口超超临界机组核心领域设备检修;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检修工 艺,锻炼和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先后完成“氢冷发电机检修工艺改进及发电 机漏氢处理”等多项技改活动,累计完成 40 余项设备检修工艺规程修编,有 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企业在高端发电设备领域自主检修能力的提升。其中,始 于 2015 年的“大型发电机漏氢处理”项目,经近两年实践验证,为华能上海 分公司减少的维修成本年均达 140 余万元。2017 年 1 月,该项目获集团公司 2015 年度技术类合理化建议二等奖。
目前,团队自主研发的融合 AR 视觉技术的“电机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 培训平台”经近两年多的努力,即将应用于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长期以来, 电气一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的技能培训难题,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传承与推广
团队现有成员 12 名,现拥有华能集团公司首席技师 1 人,华能上海分 公司技术、技能专家 2 人,公司各级技术、技能人才 7 人。团队技能实验室 现为华能集团公司最主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传、帮、带”成效显著, 先后为集团下属企业培养了 40 余位技师、高级技师。2016 年、2018 年,团 队培训班学员连续两届在华能集团公司电气一次技能竞赛中摘得桂冠,累计 有 12 位学员进入集团技能竞赛前三名。
华能 ( 上海 ) 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原上海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 华能上海电力检修公司)1992 年成立,是电力行业首批组建的专业化发电设 备检修企业。2017年 1月,改制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
公司遵循“严谨、规范、创新、优化”的质量方针,认真践行“客户至上、 安全至上、质量至上”的服务理念。公司主营 300MW 以上大型燃煤、燃气 和核能发电机组的检修和改造项目,兼营各类工业锅炉、管道、新能源设备 安装调试、运维试验、工程监理等项目,是国内首家拥有百万级机组筒式高 压缸检修业绩的企业。
公司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厚植发展优势,持续做强做优,企业管理水 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先后获“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先进单位”“上海 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电力行业技能人才 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