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珺,男,1979 年 1 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电信局客户终端服务工程师。
光纤到户
光 纤 到 户(FTTH,fiber to the home, 也 称 fiber to the premises)是一种光纤通信的传输方法,即直接把光纤接到用 户的家中(用户所需的地方)。具体来说,FTTH 是指将光网 络单元 (ONU) 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 中除 FTTD( 光纤到桌面 ) 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 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仅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 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 供电等的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工作。
仲夏时节,上海近 40℃的高温让不少市民选择宅在室内 消暑纳凉,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局的基层线务员徐珺却还 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门为用户修理宽带光缆等电信技术 领域的疑难杂症。四个工具包、几卷网线光缆,加起来负重 30 公斤的全套装备让徐珺每走几步路就大汗淋漓,汗水浸湿贴身 的白半袖,把外面的长袖工装也打得很湿。
从事通信接入工作 20 年左右,这样的工作状态徐珺早已 经习惯了,他甚至还得了不轻的“职业病”。他出差或旅行看 的不是风景,而是当地的线缆状况;朋友出国问他要带什么, 他只求专业书籍和当地的线缆照片;他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 骑着小电瓶车走街串巷寻找需要改造且难度较大的线缆,给自 己出难题。如果要问“职业病”的病根,徐珺的回答一定是两 个字:热爱!
的确,对线务员岗位的热爱让徐珺在通信领域取得了诸多 荣誉:全国电信行业用户服务满意服务明星、上海市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2015 年首届十大最美通信人……而在徐珺看来, 他更愿意把所有的荣誉归零,因为站在电信领域发展的最前沿, 他要面对更多的突破与挑战。
把自己的 5 小时变为别人的 5 分钟
“嫁女不嫁线务员!”在通信行业内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 老话。在我国,中国线务员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 不仅交通工具和作业器具相对简陋,工作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 危险性。徐珺刚刚工作的第一年,便体验到了线务员工作的脏 累苦险。
在十几年前的上海,各种违章建筑把狭小的弄堂填得满满 当当。徐珺当时要给用户安装和维护电话,他攀爬上电线杆, 顺着混乱的线路寻找线路箱,发现箱子被遮挡在违章建筑里, 便只好踩在违章建筑顶层的石棉瓦上开始作业。不料,石棉瓦 安装不牢,让刚刚站上去的徐珺一下踩空掉下去,情急之下, 徐珺右手一下子抓住旁边的广告牌。广告牌上的铁皮将他的手 指划破,露出骨头,鲜血直流。至今,徐珺的手上还有当年缝 针留下的疤痕。
就算按照规矩去作业,线 务员还是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 因素。除了这样的危险事件,徐 珺和同事还在作业中偶遇过能 啃掉光缆的蟑螂、在电缆中筑窝 的老鼠以及盘踞在箱子里的小 蛇。每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徐珺 都会把它记录在自己的微博中, 或是自己运营的名为“线务员之 家”的网站中。
王军坚持理论学习与技能提升相结合,1996 年考入同济大 学夜大,经 8 年业余学习,2003 年获钳工高级技师证书,2004 年获本科学士学位。王军立足岗位创新、挑战行业技术难题,
“线务员之家”网站是徐珺一手建立的中国首个专注于 通信线务技术的网站。其实早 在 2003 年,徐珺就开始建立类 似通信线务技术的论坛,后改为 “线务员之家”网站。随着互联 网的发展,从简单的电话线安装 升级到窄带、宽带的安装维护, 徐珺说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知识 经验需要去学习分享,于是他把 自己所有的一线服务和创新实 践经历都放在网络上,并且带动 了很多粉丝在网络上交流分享。
在网站上,徐珺还经常把实战经验缩成图文教材,免费提 供给通信行业的装维员们。从 2003 年的《“四心”宽带服务法》 开始,一直到 2013 年的《武装你的智能手机,让它成为装维 利器》,徐珺几乎每年编写一本教材,通过矢量图、口诀、图 片演示等生动而形象的形式,将技能方法、服务经验进行提炼 共享,突出了装维工作的规范性、实用性和可复制性,教材内 容通俗易懂、易学易记,让装维员们用起来得心应手。
从 2013 年开始,徐珺开始拍摄《FTTH 暗线入户操作方法 (简化)》《FTTH 装维特殊盘缆方法》《FTTH 临时架盘法》 等 9 部视频教材。为此,徐珺在工作室中特地开辟了小小的录 播间,所有的视频设备都是他和同事们自筹经费购买的。视频 中每个操作环节都有特写镜头,足见徐珺的用心。
“把自己的 5 小时变成别人的 5 分钟”是徐珺对于品质专 注的另一种延伸。5 年中,徐珺和他的团队为整个中国电信集 团装维师资力量培训授课共 30000 人次,通过形象生动的课程, 通过不同的对比反差,让学员在笑声中反思。
创新中的小变化专治疑难杂症
从铜网接入到现在的光网发展,徐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 习,发现中国装维工作环境较其他国家要复杂许多。以往,中 国装维工作的器具大多使用的是国外生产发明的工具,但是面 对我国实际的装维情况,很多进口工具和使用方法嫁接到我国 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徐珺没有退缩,一直思索着为中国通信线 务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坚持不迷信发达国家的经验 方法,只有中国的线务员才能找出真正适合中国的光网入户方 法,只有中国的线务员才能制作出真正适合中国布线环境的工 器具。”徐珺直言。
为此,在公司的支持下,徐珺和同事们成立了虚拟团队。 2011 年年初,团队创新推出了“暗管入户四小工具”,四种工 具通过小革新都成了暗管入户利器。
上海的老 式楼房一梯有八 户,八户分别对 应着八根暗管。 如何能在管路混 乱复杂的情况下 判断出每户的暗 管 是 否 通 畅?一开始,徐珺和 他的团队运用价 值 50 万 元 的 工 业内窥镜。内窥 镜的价格不仅昂 贵,而且经常会 碰见管道扭曲导 致内窥镜失灵的 情况。面对这样的常见问题,徐珺和团队成员们发明了成本只 需几元钱的吹管器。吹管器用一根与暗道相符的管路制成,每 次测试前,徐珺和团队成员们都会在所有暗管上贴上餐巾纸, 之后,同事们会往吹管器里吹气,如果暗管那一头的餐巾纸被 吹掉,就说明这条暗管是通着的。
几元钱的工具能创造几十万元工具的价值,这对徐珺和他 的团队成员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鼓舞。而后,徐珺又和团队成员 们一起创新了成本只有 30 元的自制牵引绳、10 元的控油瓶容 器等真正适合中国布线环境的“四小工具”。
徐珺就是凭借这样的创新举措,完成了其他线务员认为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暗管入户”一直是徐珺和团队成员们专攻 的难题。曾经,上海的一座老式筒子楼被徐珺当做是“暗管入户” 的试点。为了更好地取得邻居的信任,徐珺和团队成员们经常 在上完一天班后,下午 4 点来到用户家中进行施工作业,为了 满足用户不在墙上打洞钻孔的需求,徐珺和团队成员们利用所 有有线电视和电话线的暗孔,完成了整座楼的“暗管入户”。
张爱玲故居公寓是目前徐珺和团队成员们最难忘的一次 “暗管入户”经历,其穿通的暗管管龄为 76 年。通过各种形 式普及“四小工具”和操作方法,徐珺和团队成员们缔造了多 个百分百光网“暗管入户”大楼,使上海公司暗线穿通率从 10% 提升到了 51.6%。
徐珺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创新求变,以提高 FTTH 装维质 量和用户感知为阶段目标,提升中国通信行业线务员的整体素 质和专业价值。
目前,以徐珺名字命名的“城市光网”工作室被授予“全 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他带领的“徐珺班”曾先后 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上海市劳模 集体”等荣誉。
“工匠精神”需要营造和培育
2009 年年底,徐珺听说日本某公司技术信息布线专家受邀 前来我国指导光纤到户布线施工。虽然徐珺不在现场,但是他 还是想办法拿到了照片和视频资料。经过细致对比后,他发现 我国与日本在装备器具、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上存在着一定的 差距。而这个来自日本的指导员连续 8 年 4 届获得了世界技能 大赛信息网络布 线项目的冠军。
钦 佩 之 余, 徐珺还有一点不 服 气。 他 说, 中 国通信布线的问 题还是需要中国 线 务 员 来 解 决,中国的线务员也可以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2011 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伦敦世界技能大赛,但是没有参 加信息网络布线这个项目。2013 年,徐珺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 线务员国际地位的决定,他写信给人社部,呼吁中国参与世界 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
没想到,他的呼吁得到了回复和支持。
2013 年 6 月 29 日,徐珺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自费从上 海赶赴北京为第 42 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国国 家队选手阮维卓送行,他也是唯一一个到现场为选手送行的民 间编外粉丝。送行之余,徐珺为阮维卓带来了专为比赛制作的 自制工具。
徐珺说:“在训练的过程中,中国选手遇到了训练器材和 工具缺乏等很多难题。”因为很多器具在国内没有,阮维卓便 从淘宝上买二三十元的穿线器参加比赛。代表国家出去比赛不 能给国家丢脸。于是,徐珺便将自己制作的穿线器送给阮维卓。 阮维卓也曾向徐珺求助,希望徐珺帮他找到参赛用的光缆。徐 珺在与厂家多方沟通协调后,厂家同意将几十米样品全部免费 提供给中国选手训练使用。
最终,阮维卓在此次比赛中以 507 分的成绩在 16 名参赛 选手中排名第六位,获得了 500 分以上的优胜奖。
机场送别时的一幕令徐珺久久不能忘却。送行阮维卓时, 机场里聚集了许多青春靓丽的女孩,“我以为她们都是为世界 技能大赛的选手们送行的。”可没想到,当两位娱乐明星从通 道远远走来的时候,这些女孩蜂拥而上,刚刚还围在徐珺和选 手们周围的人群一下子散开,偌大的机场只剩下徐珺和几名选手站在角落里。
“大多数人会关注离他们很遥远的娱乐明星,而不会关注 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工人。”在徐珺看来,“工匠精神” 的弘扬要首先从工匠氛围的营造开始,更要从工匠的培养开始。
徐珺说,他很感谢企业对工匠的重视与培养,为他们无偿 提供好的环境、器具,让他们实现虚拟团队的运作。培养一个 工匠需要成本,需要不断实践,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工匠需 要静下心来好好钻研,“匠心”才能取得好成绩。
国家级(4 项): |
|
2013 年 2 月 5 日获“工程技术”类政府特殊津贴 |
|
2011 年 9 月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
|
2007 年 5 月获 2006 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
|
2005 年 4 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
|
省部级(13 项): |
|
2015 年 9 月被评为首届十大最美通信人 |
|
2013 年 1 月在上海市 2012 年度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中获“优秀建设者”称号 |
|
2012 年 1 月在上海市 2011 年度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中获“优秀建设者”称号 |
|
2012 年 2 月被评为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 |
|
2011 年 6 月被评为 2009—2010 年度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个人 |
|
2011 年 6 月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
|
2011 年 5 月《FTTH 装维实用教程》荣获第四届上海职工科技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参展项目一等奖 |
|
2011 年 5 月被评为 2008—2010 年度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 |
|
2010 年 7 月被评为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 |
|
2006 年 5 月 4 日被评为第八届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
|
2006 年 5 月被评为上海市工人技术能手创新能手 |
|
2005 年 6 月被评为 2005 年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 |
|
2004 年 4 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
|
集团级(4 项) : |
|
2013 年 1 月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岗位创新能手”称号 |
|
2012 年 10 月获员工岗位创新成果评选(技能类)金奖 |
|
2012 年 6 月被评为中国电信集团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标兵 |
|
2005 年 6 月 28 日被评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优秀人才 |
|
公司级(8 项) : |
|
2016 年 3 月获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创新奖二等奖 |
|
2013 年 5 月被评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岗位创新能手 |
|
2012 年 3 月获 2011 年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创新奖特等奖 |
|
2012 年 3 月获 2011 年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贡献奖鼓励奖 |
|
2011 年 2 月获 2010 年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贡献奖一等奖 |
|
2008 年 2 月获 2007 年度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贡献奖一等奖(团队) |
|
2005 年 2 月获 2004 年度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创新奖一等奖 |
|
2004 年 2 月获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贡献奖二等奖 |
2011 年徐珺工作室成立,并提出了“专业的接入、专业的 价值”的口号,确立了工作室的目标,以提高 FTTH 装维质量 和用户感知为现阶段目标,以提升中国通信行业线务员的整体 素质和专业价值为最高目标。工作室围绕成员工作目标,攻坚 克难,创新实践,在光纤美观隐蔽入户上取得了突破。首先, 工作室推出了“暗管入户四小工具”及暗管入户操作法,四小 工具通过革新都成了暗管入户利器,并改进了穿管器使其适应 中国入户环境;其次,工作室是中国最早提出利用 900 微米光 缆入户和热胶固定的团队,也是中国应用经验丰富的团队,为 国家标准制定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工作室成员坚持总结经验方法,并转化为图文教程。工器 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用的人。他们十分注重归纳总结和分享,以此来积极提升整体装维人员的技能。工作室成员们 至今共编写 2 部教程、5 种操作法,拍摄 13 部教学短片,将线 务员技能培训比赛实战化,5 年时间为整个中国电信装维培训 授课共 30000 人次。工作室成员也在工作学习中获得了成长, 7 人获得公司“技术能手”称号,3 人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 称号,4 人获得技师资格,3 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5 人获得考 评员资格,4 人获得网络布线测试认证证书。工作室已获得实 用新型专利 3 项、外观专利 1 项,另有 1 项发明专利和 1 项目 实用新型专利在申请过程中。工作室 4 人获得省部级荣誉。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对外简称“中国电信 上海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拥有中国电信集团内最大的城 市电信网络,为超过 2200 万用户提供包括移动通信、宽带互 联网接入、信息化应用、固定电话等产品在内的综合信息解决 方案,始终保持上海地区通信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组建于 2000 年 5 月 17 日,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2 年 9 月,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 资子公司。2008 年 1 月 28 日,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改制 , 成 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加快城市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成“城市光网”,截至 2015 年年底, 已全面完成城市化地区光网覆盖,覆盖能力超过 910 万户,光网用户超过450万户, 百 兆 宽 带(50 MB 及 以 上) 用 户 超 过 200 万户,平均接入带宽 达 到 38 MB。 中 国 电 信上海公司逐步实现 了上海“无线城市” 广覆盖,3G(第三代 通信技术)网络实现 全市覆盖,4G(第四 代通信技术)网络覆 盖率超过 95%。
中国电信上海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 任,历年来圆满完成 了 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全国两会、亚信峰会等多项 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工作。同时,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不断创新 发展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云计算、大 数据等信息化应用,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民生,助力上 海智慧城市建设。
徐珺,男,1979 年 1 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电信局客户终端服务工程师。
光纤到户
光 纤 到 户(FTTH,fiber to the home, 也 称 fiber to the premises)是一种光纤通信的传输方法,即直接把光纤接到用 户的家中(用户所需的地方)。具体来说,FTTH 是指将光网 络单元 (ONU) 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 中除 FTTD( 光纤到桌面 ) 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 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仅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 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 供电等的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工作。
仲夏时节,上海近 40℃的高温让不少市民选择宅在室内 消暑纳凉,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局的基层线务员徐珺却还 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门为用户修理宽带光缆等电信技术 领域的疑难杂症。四个工具包、几卷网线光缆,加起来负重 30 公斤的全套装备让徐珺每走几步路就大汗淋漓,汗水浸湿贴身 的白半袖,把外面的长袖工装也打得很湿。
从事通信接入工作 20 年左右,这样的工作状态徐珺早已 经习惯了,他甚至还得了不轻的“职业病”。他出差或旅行看 的不是风景,而是当地的线缆状况;朋友出国问他要带什么, 他只求专业书籍和当地的线缆照片;他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 骑着小电瓶车走街串巷寻找需要改造且难度较大的线缆,给自 己出难题。如果要问“职业病”的病根,徐珺的回答一定是两 个字:热爱!
的确,对线务员岗位的热爱让徐珺在通信领域取得了诸多 荣誉:全国电信行业用户服务满意服务明星、上海市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2015 年首届十大最美通信人……而在徐珺看来, 他更愿意把所有的荣誉归零,因为站在电信领域发展的最前沿, 他要面对更多的突破与挑战。
把自己的 5 小时变为别人的 5 分钟
“嫁女不嫁线务员!”在通信行业内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 老话。在我国,中国线务员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 不仅交通工具和作业器具相对简陋,工作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 危险性。徐珺刚刚工作的第一年,便体验到了线务员工作的脏 累苦险。
在十几年前的上海,各种违章建筑把狭小的弄堂填得满满 当当。徐珺当时要给用户安装和维护电话,他攀爬上电线杆, 顺着混乱的线路寻找线路箱,发现箱子被遮挡在违章建筑里, 便只好踩在违章建筑顶层的石棉瓦上开始作业。不料,石棉瓦 安装不牢,让刚刚站上去的徐珺一下踩空掉下去,情急之下, 徐珺右手一下子抓住旁边的广告牌。广告牌上的铁皮将他的手 指划破,露出骨头,鲜血直流。至今,徐珺的手上还有当年缝 针留下的疤痕。
就算按照规矩去作业,线 务员还是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 因素。除了这样的危险事件,徐 珺和同事还在作业中偶遇过能 啃掉光缆的蟑螂、在电缆中筑窝 的老鼠以及盘踞在箱子里的小 蛇。每次碰到这样的事情,徐珺 都会把它记录在自己的微博中, 或是自己运营的名为“线务员之 家”的网站中。
王军坚持理论学习与技能提升相结合,1996 年考入同济大 学夜大,经 8 年业余学习,2003 年获钳工高级技师证书,2004 年获本科学士学位。王军立足岗位创新、挑战行业技术难题,
“线务员之家”网站是徐珺一手建立的中国首个专注于 通信线务技术的网站。其实早 在 2003 年,徐珺就开始建立类 似通信线务技术的论坛,后改为 “线务员之家”网站。随着互联 网的发展,从简单的电话线安装 升级到窄带、宽带的安装维护, 徐珺说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知识 经验需要去学习分享,于是他把 自己所有的一线服务和创新实 践经历都放在网络上,并且带动 了很多粉丝在网络上交流分享。
在网站上,徐珺还经常把实战经验缩成图文教材,免费提 供给通信行业的装维员们。从 2003 年的《“四心”宽带服务法》 开始,一直到 2013 年的《武装你的智能手机,让它成为装维 利器》,徐珺几乎每年编写一本教材,通过矢量图、口诀、图 片演示等生动而形象的形式,将技能方法、服务经验进行提炼 共享,突出了装维工作的规范性、实用性和可复制性,教材内 容通俗易懂、易学易记,让装维员们用起来得心应手。
从 2013 年开始,徐珺开始拍摄《FTTH 暗线入户操作方法 (简化)》《FTTH 装维特殊盘缆方法》《FTTH 临时架盘法》 等 9 部视频教材。为此,徐珺在工作室中特地开辟了小小的录 播间,所有的视频设备都是他和同事们自筹经费购买的。视频 中每个操作环节都有特写镜头,足见徐珺的用心。
“把自己的 5 小时变成别人的 5 分钟”是徐珺对于品质专 注的另一种延伸。5 年中,徐珺和他的团队为整个中国电信集 团装维师资力量培训授课共 30000 人次,通过形象生动的课程, 通过不同的对比反差,让学员在笑声中反思。
创新中的小变化专治疑难杂症
从铜网接入到现在的光网发展,徐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 习,发现中国装维工作环境较其他国家要复杂许多。以往,中 国装维工作的器具大多使用的是国外生产发明的工具,但是面 对我国实际的装维情况,很多进口工具和使用方法嫁接到我国 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徐珺没有退缩,一直思索着为中国通信线 务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坚持不迷信发达国家的经验 方法,只有中国的线务员才能找出真正适合中国的光网入户方 法,只有中国的线务员才能制作出真正适合中国布线环境的工 器具。”徐珺直言。
为此,在公司的支持下,徐珺和同事们成立了虚拟团队。 2011 年年初,团队创新推出了“暗管入户四小工具”,四种工 具通过小革新都成了暗管入户利器。
上海的老 式楼房一梯有八 户,八户分别对 应着八根暗管。 如何能在管路混 乱复杂的情况下 判断出每户的暗 管 是 否 通 畅?一开始,徐珺和 他的团队运用价 值 50 万 元 的 工 业内窥镜。内窥 镜的价格不仅昂 贵,而且经常会 碰见管道扭曲导 致内窥镜失灵的 情况。面对这样的常见问题,徐珺和团队成员们发明了成本只 需几元钱的吹管器。吹管器用一根与暗道相符的管路制成,每 次测试前,徐珺和团队成员们都会在所有暗管上贴上餐巾纸, 之后,同事们会往吹管器里吹气,如果暗管那一头的餐巾纸被 吹掉,就说明这条暗管是通着的。
几元钱的工具能创造几十万元工具的价值,这对徐珺和他 的团队成员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鼓舞。而后,徐珺又和团队成员 们一起创新了成本只有 30 元的自制牵引绳、10 元的控油瓶容 器等真正适合中国布线环境的“四小工具”。
徐珺就是凭借这样的创新举措,完成了其他线务员认为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暗管入户”一直是徐珺和团队成员们专攻 的难题。曾经,上海的一座老式筒子楼被徐珺当做是“暗管入户” 的试点。为了更好地取得邻居的信任,徐珺和团队成员们经常 在上完一天班后,下午 4 点来到用户家中进行施工作业,为了 满足用户不在墙上打洞钻孔的需求,徐珺和团队成员们利用所 有有线电视和电话线的暗孔,完成了整座楼的“暗管入户”。
张爱玲故居公寓是目前徐珺和团队成员们最难忘的一次 “暗管入户”经历,其穿通的暗管管龄为 76 年。通过各种形 式普及“四小工具”和操作方法,徐珺和团队成员们缔造了多 个百分百光网“暗管入户”大楼,使上海公司暗线穿通率从 10% 提升到了 51.6%。
徐珺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创新求变,以提高 FTTH 装维质 量和用户感知为阶段目标,提升中国通信行业线务员的整体素 质和专业价值。
目前,以徐珺名字命名的“城市光网”工作室被授予“全 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他带领的“徐珺班”曾先后 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上海市劳模 集体”等荣誉。
“工匠精神”需要营造和培育
2009 年年底,徐珺听说日本某公司技术信息布线专家受邀 前来我国指导光纤到户布线施工。虽然徐珺不在现场,但是他 还是想办法拿到了照片和视频资料。经过细致对比后,他发现 我国与日本在装备器具、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上存在着一定的 差距。而这个来自日本的指导员连续 8 年 4 届获得了世界技能 大赛信息网络布 线项目的冠军。
钦 佩 之 余, 徐珺还有一点不 服 气。 他 说, 中 国通信布线的问 题还是需要中国 线 务 员 来 解 决,中国的线务员也可以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2011 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伦敦世界技能大赛,但是没有参 加信息网络布线这个项目。2013 年,徐珺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 线务员国际地位的决定,他写信给人社部,呼吁中国参与世界 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
没想到,他的呼吁得到了回复和支持。
2013 年 6 月 29 日,徐珺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自费从上 海赶赴北京为第 42 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国国 家队选手阮维卓送行,他也是唯一一个到现场为选手送行的民 间编外粉丝。送行之余,徐珺为阮维卓带来了专为比赛制作的 自制工具。
徐珺说:“在训练的过程中,中国选手遇到了训练器材和 工具缺乏等很多难题。”因为很多器具在国内没有,阮维卓便 从淘宝上买二三十元的穿线器参加比赛。代表国家出去比赛不 能给国家丢脸。于是,徐珺便将自己制作的穿线器送给阮维卓。 阮维卓也曾向徐珺求助,希望徐珺帮他找到参赛用的光缆。徐 珺在与厂家多方沟通协调后,厂家同意将几十米样品全部免费 提供给中国选手训练使用。
最终,阮维卓在此次比赛中以 507 分的成绩在 16 名参赛 选手中排名第六位,获得了 500 分以上的优胜奖。
机场送别时的一幕令徐珺久久不能忘却。送行阮维卓时, 机场里聚集了许多青春靓丽的女孩,“我以为她们都是为世界 技能大赛的选手们送行的。”可没想到,当两位娱乐明星从通 道远远走来的时候,这些女孩蜂拥而上,刚刚还围在徐珺和选 手们周围的人群一下子散开,偌大的机场只剩下徐珺和几名选手站在角落里。
“大多数人会关注离他们很遥远的娱乐明星,而不会关注 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工人。”在徐珺看来,“工匠精神” 的弘扬要首先从工匠氛围的营造开始,更要从工匠的培养开始。
徐珺说,他很感谢企业对工匠的重视与培养,为他们无偿 提供好的环境、器具,让他们实现虚拟团队的运作。培养一个 工匠需要成本,需要不断实践,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工匠需 要静下心来好好钻研,“匠心”才能取得好成绩。
国家级(4 项): |
|
2013 年 2 月 5 日获“工程技术”类政府特殊津贴 |
|
2011 年 9 月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
|
2007 年 5 月获 2006 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
|
2005 年 4 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
|
省部级(13 项): |
|
2015 年 9 月被评为首届十大最美通信人 |
|
2013 年 1 月在上海市 2012 年度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中获“优秀建设者”称号 |
|
2012 年 1 月在上海市 2011 年度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中获“优秀建设者”称号 |
|
2012 年 2 月被评为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 |
|
2011 年 6 月被评为 2009—2010 年度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个人 |
|
2011 年 6 月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
|
2011 年 5 月《FTTH 装维实用教程》荣获第四届上海职工科技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参展项目一等奖 |
|
2011 年 5 月被评为 2008—2010 年度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 |
|
2010 年 7 月被评为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 |
|
2006 年 5 月 4 日被评为第八届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
|
2006 年 5 月被评为上海市工人技术能手创新能手 |
|
2005 年 6 月被评为 2005 年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 |
|
2004 年 4 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
|
集团级(4 项) : |
|
2013 年 1 月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岗位创新能手”称号 |
|
2012 年 10 月获员工岗位创新成果评选(技能类)金奖 |
|
2012 年 6 月被评为中国电信集团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标兵 |
|
2005 年 6 月 28 日被评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优秀人才 |
|
公司级(8 项) : |
|
2016 年 3 月获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创新奖二等奖 |
|
2013 年 5 月被评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岗位创新能手 |
|
2012 年 3 月获 2011 年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创新奖特等奖 |
|
2012 年 3 月获 2011 年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贡献奖鼓励奖 |
|
2011 年 2 月获 2010 年度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员工贡献奖一等奖 |
|
2008 年 2 月获 2007 年度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贡献奖一等奖(团队) |
|
2005 年 2 月获 2004 年度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创新奖一等奖 |
|
2004 年 2 月获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贡献奖二等奖 |
2011 年徐珺工作室成立,并提出了“专业的接入、专业的 价值”的口号,确立了工作室的目标,以提高 FTTH 装维质量 和用户感知为现阶段目标,以提升中国通信行业线务员的整体 素质和专业价值为最高目标。工作室围绕成员工作目标,攻坚 克难,创新实践,在光纤美观隐蔽入户上取得了突破。首先, 工作室推出了“暗管入户四小工具”及暗管入户操作法,四小 工具通过革新都成了暗管入户利器,并改进了穿管器使其适应 中国入户环境;其次,工作室是中国最早提出利用 900 微米光 缆入户和热胶固定的团队,也是中国应用经验丰富的团队,为 国家标准制定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工作室成员坚持总结经验方法,并转化为图文教程。工器 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用的人。他们十分注重归纳总结和分享,以此来积极提升整体装维人员的技能。工作室成员们 至今共编写 2 部教程、5 种操作法,拍摄 13 部教学短片,将线 务员技能培训比赛实战化,5 年时间为整个中国电信装维培训 授课共 30000 人次。工作室成员也在工作学习中获得了成长, 7 人获得公司“技术能手”称号,3 人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 称号,4 人获得技师资格,3 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5 人获得考 评员资格,4 人获得网络布线测试认证证书。工作室已获得实 用新型专利 3 项、外观专利 1 项,另有 1 项发明专利和 1 项目 实用新型专利在申请过程中。工作室 4 人获得省部级荣誉。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对外简称“中国电信 上海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拥有中国电信集团内最大的城 市电信网络,为超过 2200 万用户提供包括移动通信、宽带互 联网接入、信息化应用、固定电话等产品在内的综合信息解决 方案,始终保持上海地区通信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组建于 2000 年 5 月 17 日,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2 年 9 月,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 资子公司。2008 年 1 月 28 日,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改制 , 成 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加快城市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建成“城市光网”,截至 2015 年年底, 已全面完成城市化地区光网覆盖,覆盖能力超过 910 万户,光网用户超过450万户, 百 兆 宽 带(50 MB 及 以 上) 用 户 超 过 200 万户,平均接入带宽 达 到 38 MB。 中 国 电 信上海公司逐步实现 了上海“无线城市” 广覆盖,3G(第三代 通信技术)网络实现 全市覆盖,4G(第四 代通信技术)网络覆 盖率超过 95%。
中国电信上海 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 任,历年来圆满完成 了 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全国两会、亚信峰会等多项 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工作。同时,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不断创新 发展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云计算、大 数据等信息化应用,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民生,助力上 海智慧城市建设。